恋爱就像做产品

恋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,我喜欢你,你喜欢我,@ 一下就暧昧无比,更别说拉着小手,逛个街,看个电影再关个灯了。

当然这是最开始的样子。

之后的事情,似乎有点少儿不宜,所以少儿读物里,从不提及之后的样子。

《Her》 里 Samantha 同时和无数个人交流的那一幕对男主的冲击是毁灭性的。

《人工智能》里孩子无私的爱着父母的设定又是极其自私的。

老式的 —— 无论我是否优秀,你都要无条件的爱着我。也成了几乎每个人对恋爱的企盼,企盼这个约束可以降临在对方身上。假如每个 App 的安装协议里都有一句 —— 安装我就不准卸载我 这个约定,我想依旧不会影响你安装这个软件,试一试的侥幸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石,所以约束既无效又天真。

如果恋爱里的承诺纳入个人征信,恐怕要废掉诚信这个东西了。

面对这种不够优秀就会被淘汰的形式,总是找些老式爱情幻象的鸡汤喝也不好,Apple 还每年都要好好更新产品线来证明你的钱掏得值得,恋爱中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又怎么会不要求回报。

—— 这些似乎已经足够让对爱情充满幻想的人遁入空门了,但是这也都是基因硬编码的,情有可原无可厚非。

不过不妨从产品的角度,看一看恋爱应该怎么优雅的处理。

Feature 问题

用户总会喊着,我要这个功能,我要那个功能,但是事实上这更多是一种贪欲,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已经是伟大了,啥都可以的结局是每个都做了一半。

但是并不代表不加 Feature,用一种优雅的方式去加真正有用的 Feature。

对应恋爱里“你看你都不XXX,XXX 的时候也不给我 XXX,你看人家 XXX” 事实上,这种怨言往往不来自你是不是真的缺少了某个 Feature,而是这个 Feature 说的出口,可能你不喜欢国内云盘的原因并不真的是 UI 或者用户体验,而是不信任。

但是往往你会说出的第一个是可能你太慢了,你 UI 不好看。

当用户想用 B 产品的时候,你是不可能变成 B 产品来取悦用户的,用户只会觉得这是东施效颦,反而觉得你更菜,B 更好。

反过来考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,做好自己最初吸引用户的一点,放大这一点。

满足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,用户自身也会成长和变化,喜好也会逐渐变化,本来 90% 喜欢的功能,可以被我这样的人一洗脑,突然就讨厌了其中 45% 的功能,叛变是一种会传染的事情。

喜欢上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一件小事,不喜欢一个人有时候也可能只是因为你这人太容易被打通关了。

Goal 的问题

产品的目标是复杂的,并不只是让用户喜欢,还有自己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,到底要给谁用的问题。

但用户并不像我们这样,去考虑以后到底成为什么样子的,而且更可怕的是,他们以为确定的目标,会随着时间变化,而你以为确定的目标,也会随着时间变化。

这个过程里,Goal 成了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。

为了一时取悦于用户,而偏离了航向,可能会有好的结果,也可能是一场灾难,但终究不再是你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成长的独立思考,是人生极的命题。

恋爱里总是会出现你想对方变成什么样子,对方想让你变成什么样子,但是这种变化的结果往往不是美好的。当对方真的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,你的角色就变成了人生导师,人生导师骗炮还可以,恋爱里是一个极其辛苦又乏味的事情。也会失去惊喜,按照你的意愿发展的对象,更像是一个慰安者,而不是独立存在的生命。

这就好像某个用户给你提议,你们做XXX功能吧,可以成为XXX,当你真的做了,进一步咨询对方的意见,对方结果来了一句“不要烦我啊,我也不知道啊,我只是随口一说。”

Worth 的问题

我犹记得我一次换 Macbook 时候的感觉,我用手指在机身的每个角落触摸,每个细节都是这样的完美,那一刻,世界都不一样了,我愿意去关注细节,我愿意去追求完美,仿佛一切本来就应该是关乎细节,臻至完美的。

美好的产品给你带来的感觉就是这样,就像你看到一个美女或者帅哥,总会有种我好像找对象找早了的感觉,这种人性可以被当下的道德观阻挡,但是却不能被磨灭,因为这是渴望进化的动力。

所以最后一个建议就是,变成 iPhone 而不是山寨机。就像现在的山寨机都在努力比肩 iPhone 一样,物且如此,何况人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