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的模仿和理性

前段时间和 Ping 一起吃了顿离别饭,一转眼明天他就要离开去杭州了,在这个广袤而又拥挤的世界,相遇与离别都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。

我见过的优秀的设计师有三种,一种是高潮型的,当他被激发的时候,能够迅速喷发出全部的灵感,做出让人惊叹的设计,但是如果没有灵感,这个过程就会变成一件悲伤的事情。

第二种是向阳型,只要是他的 Feel ,他的方向,就丝毫不需要担心设计会不会不受控制,顺着那个方向他们努力生长,做出灿烂无比的设计。

第三种是方法型,这是最接近大师的一种类型,即使没有灵感,不是他们的方向,依旧能够做出让你和他满意的设计,他们注重设计的规则,学习和理解每一次设计的过程。显然经过了如此的铺垫,就是为了夸赞 Ping 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设计师,我有幸看过他几个没有拿出来的产品设计,并深深为其感动。

他是我在广州见过最优秀的设计师。

那晚我跟他吐槽说,现在的设计陷入一种量产模式,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几个人开创了新的设计元素,然后大家去反复组装这几种元素,做出廉价的工业品,少有的产品能让你感受到设计者的灵魂,就像优秀的游戏一样,你在玩的时候能够感受设计者的灵魂,但是现在的游戏你能感受到背后那个龌龊的骗钱的灵魂。

模仿对设计来说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,看过一种类型的设计,稍有经验的人就能做出达到 90% 的形似的设计,但是那 10% 的思考与法则,正是最大的差距,这种差距在你心里会随着他不能被填补而变得越来越膨胀,最后竟然成为一种若是不能超越,就会成为天壤之别的挫败感。

当你试图想将这种差距转变的时候,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从根部就开始的尴尬,设计要做到那样的极致,不是一个神来之笔,知识,思考,沉淀与寂寞,最终往往设计的出发点都已不同。

这是一条漫长的路,我希望每一个设计师都去攀爬这条路,因为缺少那 10% 的设计,真是不堪入目,我也因此在反思着其他事情,竟然都是这样让人羞愧与尴尬,就让我挥洒热血与青春,追赶那些先行者的背影。